空气净化器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是一项比较新鲜的事物,但如果从第一台有消防用途的新型烟雾防护装置算起,空气净化器已经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
不过,世界上第一台实验性的空气净化器直到1889年才诞生于德国,并在1930年完成实用化,主要用于医疗环境中的空气净化。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价格昂贵和设备过于臃肿庞大等因素,空气净化器一直只在医疗和科学领域发挥作用。
冷战期间,工人运动的发展推动了工作环境的改善,空气净化器开始作为一种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产品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开始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各类商业实体不可或缺的“标配”之一。与此同时,家用空气净化器也开始出现在市场上,并在二十世纪末大规模进入普通家庭。
近年来,伴随着智能化的兴起,很多空气净化器企业也加入到了这场运动中,提出了“智能空气净化器”的概念。那么,什么是智能空气净化器,它们的“智商”到底如何?
首先,我们来看这张智能空气净化器工作原理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智能空气净化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无线网络,让手机上的APP与空气净化器操作指令模块连接在一起,通过在APP上的操作对空气净化器发出指令。也就是说,普通空气净化器与智能空气净化器的区别仅仅在于一个是通过专用遥控器进行操作,而另一个则通过手机上的专用APP进行操作。
自从“智能家居”的理念提出以后,生活的智能化成为人们最为热衷的话题之一。但是,作为一种集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集成技术,智能家居需要一个极为强大的智能住宅平台与大量智能产品进行完美契合和联动。遗憾的是,在当前中国的住宅中,极少有智能化的住宅平台,这使得中国的“智能家居”在事实上变成了“在家庭中使用部分具有智能的家电家居产品”,完全不同于“智能家居”原来的定义。不幸的是,“智能空气净化器”也属于这一部分“具有智能的家电家居产品”。
或许,从表面上看来,“具有智能的家电家居产品”仿佛比“一般家电家具产品”看上去要“先进”的多,但其实这根本就是一个拙劣的文字游戏。因为现代的家电本身就是电子化、模块化的产品,而“智能化”从产品角度来看,其基础也是电子化、模块化,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智能化”采用了网络集成,通过智能面板控制多个产品的运作。而从产品本身来看,“智能空气净化器”和“普通空气净化器”并无太大区别。
综上所述,包括空气净化器在内,任何单个家居产品的“智能化”其实都是伪命题,真正的“智能化”应该是平台的智能化以及智能平台与产品的契合、联动。将家居产品与智能平台结合起来,这才是“智能家居”真正的意义。